超级玛丽——1985年,故事:英雄救美
魂斗罗——1987年,故事:拯救世界
影子传说——1986年,故事:英雄救美
赤色要塞——1986年,故事:拯救俘虏
CS——1999年,故事:反恐演习
红色警戒——1996年,故事:平行世界的二战
传奇——2001年,故事:玛法大陆上的神龙帝国和半兽人等
魔兽世界——2004年,故事:发生在“世界地图(Map)”上的一切
之后,各种仙侠IP充斥游戏,大多以神话故事、小说等作为游戏背景,更像是从故事来反推一款游戏。
这些游戏充满了各种故事,主线故事——强行完成的任务,支线故事——你可以不做但做了有搞头的任务,跑环故事——这个山头的怪物你一天不揍它几次次总觉得自己亏了的任务,押镖故事——就没搞懂任务发布者哪儿来的那么多屁事,但是去跑一趟收获还真的很满足的任务。
从那时候起,网络游戏占据了绝大多数玩家的选择,他们一天又一天地泡在游戏里,运营商也乐见其成——这游戏玩家数据不就一下就上去了嘛!而且与此同时,运营商使出各种手段恨不得玩家能24小时呆在游戏里,直到2019年《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》的推出,这才让一些小朋友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玩游戏,当然,这难不住一些聪明的小朋友。
渐渐的,一些玩家不再忍受游戏运营商对于玩家游戏时长的约束,也不想再N年一直做各种游戏策划者做出来的各种“任务”——毕竟上班已经被约束8小时了,开始寻求跳出这种一成不变的圈子,发现了于2009年的一款游戏——Cave Game。它的整个游戏世界都可以被破坏,它里面有各种可以自己发掘的东西,也有更多的跳出普通游戏的设定,这类游戏被称之为——沙盒游戏。它主张的就是自由发挥,它主张的就是为所欲为,它主张的是我想干嘛就干嘛,它后面被称为——《我的世界》。唯一的不尽人意的地方是它当时不能大规模地进行联网游戏。
是玩游戏还是被游戏玩?这是个问题。
红白机有几条命的限制。联网对抗游戏有胜败的限制。网络游戏就不一样了,你能嗝屁很多次,复活很多次,大不了跑一下坟(魔兽世界)掉点经验,你还可以继续游戏。然而这样的便利却让玩游戏变成了被游戏玩。拉一群人跑隔壁县去真实某个或某群人,可能不是因为什么深仇大恨,只不过他(他们)在尸王殿抢走了一本狗书或者一个极品饰品(传奇)。成天逃课旷工躲网吧就是一天(或者一周)。吃着泡面在行会(公会)频道听着别的玩家叫着“老大”。这样的事件在那些年层出不穷。游戏某途据说当时在里面充值五十个达不溜还只是弟弟,别人聊天聊到他都说“哦,就那个菜×啊?”
随着蹲网吧那群人慢慢长大、生儿育女、参加工作,他们发现也许长期以来所谓的玩游戏不过是被游戏玩而已,他们试图打破这种游戏方式。别的游戏都说——爹!来!优惠!充钱!这游戏却说——理智游戏!适当充值!请勿上头!。当你在别的游戏当牛做马地完成各种任务升级进阶突破的时候,这游戏却说:玩呗,玩不玩都差不多,过一年回来大差不差还是这样,又不影响你什么。当你在其他游戏里不断地点击“继续”“下一步”“完成”“提交”的时候,这游戏却几个月不出“订单”。当别的游戏几十G几百G地吃你手机内存的时候,它却一直保持在4G以下(我不敢说3G,怕明年它长)。
好玩吗?哪个好玩?
我记得有个朋友说过:玩游戏只不过是一种消遣,就像打麻将、唱K、郊游、喝茶一样,它不过是打发空闲时间的一种方式而已。如果它还强制要求我干什么,不干就不给我相应奖励,那我宁愿不玩。上一天班已经很累很烦了,凭什么还要看“它”的脸色!!!
哦还有,一个648好像真的抽不出好东西,或者绝大多数游戏都抽不出啥好东西,但是,我偷偷告诉你,一个648能买648瓶冰露饮用水,也就是648斤水。能买200斤大米。能买20斤牛肉。能买一年多的卫生巾……。
